RECORD: Darwin, C. R. 2022. [A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n infant, in Chinese (嬰兒簡略傳記)]. Mind. A Quarterly Review of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2 (7) (July 1877): 285-294. Translated by Meng-Hua Hung.

REVISION HISTORY: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by Meng-Hua Hung. Edited by Christine Chua and John van Wyhe, 3.2022. RN1.

NOTE: See record in the Freeman Bibliographical Database, enter its Identifier here.

Meng-Hua Hung is a stud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tudies, at 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Taiwan.

Darwin's article has already been translated into the following languages: 1914 Armenian (F1310). 1958 Chinese (F1310a). 1877 French (F1311), 1877 German (F1312), 1877 Greek (F2005). 1981 Italian (F2739) and 1877 Russian (F1314).


[頁] 285

I. 嬰兒簡略傳記

泰納先生的嬰兒智力發展報告,被翻譯後,在上一期的《心智》期刊(第252頁)[1] 刊登,非常有趣,這讓我翻閱了我在37年前,為記錄其中一個自己的嬰兒而寫的日記。我有絕佳的機會可以近距離觀察嬰兒,並且寫下任何當下觀察到的東西。我主要的觀察主題是嬰兒的表達能力,而我的筆記是用在這個研究主題的書上;但同時還注意到其他問題,我和泰納先生的觀察之間的比較,可能可以引起其他人的興趣, 此後毫無疑問會產生有趣的研究。我從我的嬰兒們身上看到的現象,得知幾種官能發展時期在不同嬰兒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在前7天裡,我的嬰兒 [2] 完整表現的幾種反射動作,有打噴嚏、打嗝、打哈欠、伸懶腰,當然還有吸吮和尖叫。在第7天時,我用一張小紙片觸碰他赤裸的腳掌,他抽走了腳,同時腳趾頭縮起來,表現就跟大很多的孩子在癢的時候一樣。這些反射動作完美地顯示,不自主反射不是由肌肉狀態或是協調中心引起,而是由意志所在的地方引起。這時候,雖然還在早期發展階段,這對我來說似乎很清楚,一隻溫暖柔軟的手

1 伊波利特‧泰納(1828-1893),法國評論家和歷史學家。〈Taine 1877〉是〈Taine 1876〉法文原版的英譯本。

2 達爾文談到他在1839年至1841年期間對其長子威廉‧伊拉斯謨‧達爾文(1839-1914)所作的筆記(DAR210.11.37)。達爾文在他的《自傳》(第131-2頁)中寫道。

 

「我的第一個孩子是在1839年12月27日出生的,我立刻開始記錄他所表現出的各種表情的最初階段,因為我深信,就算在這麼早期的階段,最複雜和最精細的表達方式一定都有一個漸進和自然的起源。」

 

同年,這篇文章被翻譯成法語、德語和俄語,並在1914年被翻譯成亞美尼亞語。冗長的摘錄再次出現在《心智》裡的〈Champneys 1881〉的文章中。達爾文記錄了他對其他孩子的觀察,這些觀察發行在《書信集》第4卷,附錄3中。

 

[頁] 286

放到他的臉上會刺激他想要吸奶。這必須當成一種反射動作或是本能行為,因為無法相信嬰兒有他母親的乳房碰到他的經驗,起了作用,而且還能立刻聯想到。在前半個月,他開始經常在聽到任何突然的聲音時就眨眨眼。我在其他的嬰兒半個月大時觀察到一樣的現象。他66天大時,有次我碰巧打了個噴嚏,他猛然移動身體,皺眉,看起來很害怕然後哭得很厲害:此後一個小時裡,他處在一種以老年人來說,感到緊張的狀態,他會因為一點聲音而驚動。在此前幾天,他第一次在突然看到物體後就動動身體;但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聲音促使他移動身體和眨眨眼的頻率比視覺給他的刺激還高;因此,當他114天大時,我在他面前搖搖裝著餅乾的紙盒,他會動動身體,同時,當我在他面前或更近的距離搖晃相同的空紙盒或其他任何物品,他沒有反應。我們可以從這幾個事實推論出,眨眨眼顯然是要保護眼睛,而且不是由經驗習得。雖然在一般情形下,他對聲音非常敏感,即使他已經124天大也無法輕易辨別聲音的來源,以便他的眼睛轉到聲音發出處。

在視覺方面,早在出生後第9天,他的目光就集中在一根蠟燭上,直到第45天,似乎沒有其他東西能引開他的目光;但在第49天時,他的注意力被一個顏色鮮艷的流蘇吸引,他表現出眼睛開始注視,而手臂的動作停下來。如果迅速擺盪東西的話,會驚訝他得到眼睛追蹤物體的能力是如此緩慢;因為他在七個半月大時,還無法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在他32天大時,當他靠近母親的胸部至三或四英寸的時候,他就感覺到了母親的胸部,這可以從他突出嘴唇和眼睛的凝視中看出來;但我很懷疑這與視覺有沒有任何關係;他根本沒有碰到胸部。是否他是透過感覺氣味或溫暖,還是透過他被抱的姿勢去感覺,

他的四肢和身體的運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不清楚、沒有目的,而且通常表現出抽搐的樣子;但有個例外,即從很早期的階段,確定早在他40天大之前,他就能將手移動到自己的嘴巴。當他77天大時,無論他被保母 [1] 抱在左臂裡還是右臂裡,他都用右手拿著奶瓶(有時候是用奶瓶來餵他)來吸,

1 可能是瑪麗‧班尼特。請看《書信集》第二卷,第335頁注 3。[Correspondence vol. 2, p. 335, n.3.]

[頁] 287

而直到一周後他才會用左手拿奶瓶,儘管我曾試圖要他左手拿奶瓶;因此可以說,右手比左手的發展早了一周。然而這個嬰兒後來被證明是左撇子,這種傾向無疑是遺傳的—他的祖父、母親和一個兄弟曾經是或就是左撇子。他在80至90天大時,會把各種物品放進嘴裡,在兩三個星期後就能熟練地做到這一點;但他常常先用物品碰觸鼻子,然後再把物品拖進嘴裡。在抓住我的手指並拉到他的嘴邊後,他自己的手防止自己吸吮手指;但在第114天,這樣做之後,他讓自己的手滑下來,這樣他就能把我的手指頭塞進他的嘴裡。這個動作重複了幾次,顯然不是偶然,而是有理智的。因此,手和手臂的有意識移動比身體和腿的移動提早得多;儘管後者的無目的動作從很早期就開始,通常是輪流活動,就像在走路一樣。當他四個月大時,他經常仔細觀看自己的手和其他離他很近的物品,這樣做的時候,他的眼睛向內轉很多,所以他經常看起來有鬥雞眼,很嚇人。在這之後的兩個星期裡(即132天),我觀察到,擺到他面前的物品,如果跟他自己的手一樣近,他就會試圖抓它,但常常抓不到;如果物體更遠,他就不會試著抓。毫無疑問,我認為他的眼睛在聚焦在物品時,刺激了他,使他興奮地動手臂。雖然這個嬰兒在早期便開始使用他的手,但他在使用手方面並沒有表現的特別有能力,因為當他2歲4個月大時,拿鉛筆、鋼筆和其他物品的動作不像他的妹妹 [1] 那麼靈巧且有效率,而他的妹妹當時才14個月大,在處理任何事情都表現出極大的潛能。

憤怒—很難判定在多小的年齡就能感到憤怒;在他第八天大時,他就會皺眉,並在哭鬧前皺起了眼睛周圍的皮,但這可能是疼痛或悲傷導致,而不是憤怒引起的。當他大概十周大的時候,給他喝了一些冰牛奶,他在吸奶時一直稍微皺著眉,所以他看起來就像一個成人因為被迫做不喜歡的事而惱怒。在將近四個月大時,或許更早,從血液湧入他整個臉部和頭皮的方式來看,毫無疑問,他很容易陷入強烈的情緒。一小件事就能讓他發怒;於是,在七個多月大時,他因為檸檬滑掉且無法用手抓住它而生氣地大叫。在他11個月大時

1 安妮‧伊莉莎白(安妮)‧達爾文(1841-1851)

[頁] 288

如果給他錯誤的玩具,他就會把玩具推開並打它;我推測,打是一種本能的憤怒表現,就像剛破殼而出的小鱷魚會咬牙切齒,而不是他想像他能傷害玩具。在2歲3個月大時,他已經擅長向惹他生氣的人丟書或棍棒之類的東西;我的其他兒子們也是這樣。反之,我從沒看過我的女兒有這種能力的跡象;這讓我認為,丟東西的傾向是遺傳給男孩。

恐懼—這可能是嬰兒最早體驗到的感覺之一,這展現在他們只有幾周大時,聽到任何突然的聲響就開始哭泣。在現在這個孩子4個半月大之前,我已經習慣在他身邊發出許多奇怪且大聲的聲音,這些聲音都被他當成很棒的笑話,但在這時期的某一天,我發出了很大的鼾聲,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發出過的聲音;他馬上看起來很嚴肅,然後放聲大哭。兩三天後,我忘記這件事而發出一樣的聲音,結果是一樣的。大約在同一時間點(即第137天),我背對著靠近他,然後站著不動;他看起來非常嚴肅,非常驚訝,如果我沒有轉身,他很快就會哭了起來;然後他的臉馬上舒緩,變成笑臉。眾所皆知的是,大一點的孩子會深受模糊不清的恐懼折磨,比如說害怕黑暗,或者害怕經過的大廳中,不明顯的角落等等。我可以給一個例子,這個孩子2歲又3個月大時,我帶他去了動物園,他很喜歡看所有他認得的動物,如鹿、羚羊等,還有所有的鳥,甚至鴕鳥,但他對籠子裡的各種大型動物卻感到驚恐害怕。他後來經常說,他希望再去動物園,但不想再看到「房子裡的野獸」;而我們怎麼樣也無法解釋這種恐懼。我們難道不能懷疑,孩子模糊但非常真實的恐懼,完全跟經驗無關,是古老的野蠻時代,真正的危險和卑微的迷信所造成的遺傳效應嗎?此現象與我們所知道的特徵發展順序符合;特徵應該在早期出現,之後特徵消失。

愉悅的感覺—可以推測嬰兒在吸吮時覺得愉快,還有他們含淚的眼神似乎展現了他們很開心。這個嬰兒在45天時會笑了,第二個嬰兒則在46天時會笑了;因為他們的眼睛明亮,瞇著眼,表示很開心,他們是真的在笑。笑容主要在他們看到母親時所產生的,因此,開心可能是源自於心理;

[頁] 289

但這個嬰兒在當時和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經常在笑,這是種來自某種內在的愉悅感,因為能讓他興奮或娛樂他的事情並不存在。在他110天大時,一件長圍裙扔在他臉上,又突然收回,讓他感到有趣極了;當我突然冒出自己的臉還靠近他的話,他也是這個反應。然後他發出一點聲音,那是初次的笑聲。在這裡呢,驚喜是讓嬰兒快樂的主因,很大程度上,嬰兒的智慧跟成年人一樣。我相信,在三還四個星期之後,他被突然冒出的一張臉逗得很開心,接著他的鼻子和臉頰會被捏了一下,當成好的打鬧。我最初很訝異一個只有三個月大的嬰兒能欣賞幽默,但我們應該記得,小狗和小貓很早就開始玩耍。他在四個月大時,以毫無疑問的方式表現出他喜歡聽古鋼琴演奏;所以這顯然是最早有審美觀的跡象,除非是更早表現出的受鮮豔色彩吸引的行為,也可以認定成有審美觀。

情感—情感可能在早期生命就產生了。如果我們可以從他在兩個月大時,對照顧他的人微笑當作判斷;儘管我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表明,他能在將近四個月大時,分辨和認出任何人。在快5個月大時,他明確表現出他想找保母。但直到1歲大一點時,他才主動表達愛意,即親吻短暫離開的保母很多下。關於同情心的部分,在他6個月11天大時,當他的保母假裝在哭時,他的表情悲傷,嘴角下垂,清楚表現他的同情。當我撫摸一個大娃娃時,還有當我為他的幼兒妹妹量體重時,明顯地表現出嫉妒的情感,當時他已經15個半月大了。看看在狗身上,嫉妒是多麼強烈的感覺。如果以適當的方法測試嬰兒,嬰兒可能會比剛才所提的年齡還更早表現出嫉妒。

概念、推理等的關聯—據我觀察,我注意到了第一個表現出的實際推理的行為,也就是他的手順著我的手指滑下去,以便把我的手指頭放進他的嘴裡;而這發生在第114天。四個半月大的時候,他反覆朝著鏡子裡的我和他自己的鏡像笑起來,不用懷疑,他把它們誤認為是真實的物體;但他對從他身後傳來的我的聲音明顯感到訝異,這表示他有推理能力。就像所有的嬰兒,他很享受這樣看著自己,不到兩個月就完全明白了這是

[頁] 290

鏡像;因為如果我很安靜地做任何鬼臉,他就會突然轉身看我。然而,他在7個月大時,當他在門外看到我在一個大的平面玻璃窗的裡面,他感到納悶,似乎在懷疑我是否是一個鏡像。我的另一個嬰兒,一個小女生,在剛滿一歲的時候,幾乎沒有那麼敏銳,對鏡子中一個人從後面向她走來的鏡象,似乎感到相當困惑。我用一個小鏡子測試那些高智慧人猿,它們的表現不一樣;它們把自己的手放在鏡子後面,這樣做展現了它們的感官,但它們不但不以看到自己而開心,反而很生氣,不再多看一眼。

五個月大時,產生獨立自主、不接受指導的相關想法就在他的腦海中定型;因此,只要給他戴上帽子和穿上外衣,而不馬上帶他出門,他會非常生氣。在整整七個月大時,他有了大幅的進步;能把保母和保母的名字聯想在一起,如此一來,如果我叫保母的名字,他就會四處尋找她。另一名嬰兒曾透過左右搖頭來逗自己開心:我們讚賞並模仿他,一邊說「搖你的頭頭」;當他七個月大時,有時會在沒有任何引導的情況下,聽從指示照做。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裡,第一位嬰兒把許多事情和行為與語言聯想在一起;因此,當他被要求親親時,他會突嘴唇,並且一動也不動,還會搖搖頭,用責備的語氣對煤箱或濺出的一點水等說「啊」,他被教導要把它們當成髒髒的東西。我要補充的是,當他不到九個月大時,就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在鏡子中的鏡象聯想在一起,當被叫到名字時,即使離鏡面有一段距離,也會轉向鏡子。當他9個月多大的時候,他自己學會在他面前的牆上尋找一隻手或其他導致陰影的物體。在不到一歲時,只要每隔一段時間重複2到3次任何短句,就足以讓他的腦海,牢牢記住一些相關的概念。在泰納先生描述的嬰兒中(第254-256頁),容易發展概念聯想的年齡似乎要晚得多,除非他確實忽略了提早發展的案例。由我的角度來看,最明顯能區別嬰兒和就我所知最聰明的成犬心智的差別,在於獲得指導和自然習得的天分有關。多麼強烈的對比?莫比烏斯教授* [1] 描述,嬰兒的心智與狗魚的心智相比,是有差距的,狗魚在整整三個月的時間裡,自己撞到把自己和

*《動物的運動》等 (Die Bewegungen der Thiere, &c.,),1873年,第11頁。

1 卡爾‧奧古斯特‧莫比烏斯(1825-1908),德國動物學家。莫比烏斯1873年。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第2版(1882年)第75頁引用了同一案例。

[頁] 291

一些鯉科小魚隔開的玻璃上,撞得暈頭轉向;當狗魚終於學到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攻擊鯉科小魚後,把狗魚和這些鯉科小魚一起放在水族箱裡,然後狗魚保持無感一段時間,不攻擊鯉科小魚!

就像泰納先生所說,嬰兒在年幼時期就會表現出好奇心,而好奇心對他們的心智發展非常重要;但我沒有特別觀察這部分。模仿也同樣發生作用。當我們的嬰兒只有四個月大時,我以為他試著模仿一些聲音;或許是自己的錯覺,因為直到他十個月大時,我才完全相信他在模仿聲音。在11個半月大時,他可以很輕鬆地模仿各種動作,像是對任何髒東西搖頭說 「啊」,或者小心且緩慢地跟著 「拍拍它,拍拍它,用T做記號 」的兒歌,把食指放在另一隻手的手掌中間。在成功完成任何這樣的動作後,看到他展現滿足的表情是很有趣的事。

我不知道這件事值不值得提出,因為它顯示幼兒的記憶力。這個3歲又23天大的孩子在看到他祖父的雕像時,立刻認出祖父,並說著在探望祖父時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而這些事件在這之間肯定沒被提起過。

道德感—發現道德感的第一個跡象是在近13個月大時。我說:「多迪(他的小名)不願意給可憐的爸爸一個吻,調皮的多迪」。這些話理所當然讓他感到不太舒服;最後,當我回到我的椅子上時,他嘟著嘴唇,表示他準備親我;然後他生氣地揮著手,直到我過來讓他親。幾天後,幾乎一樣的小插曲又發生了,和他和解似乎讓他很滿意,以至於後來有幾次他假裝生氣了,打了我一巴掌,然後堅持要親我。因此,在這時我們的互動有一點戲劇性的特性,在大部分年幼的孩子身上是非常強烈地展現出來。大概在這時候,我容易利用他的情緒,讓他做任何我想讓他做的事情。在2歲又3個月大時,他把剩下的一點薑餅給了他的小妹妹,然後很肯定自己地喊道:「哦!好人多迪,好人多迪」。兩個月後,他變得對嘲笑極為敏感,而且疑心病很重,時常認為一群有說有笑的人是在嘲笑他。過了一陣子(2歲又7個半月),我遇見他

[頁] 292

從飯廳出來,眼睛不自然地亮著,行為怪異及做作,於是我走進房間看誰在裡面,發現他一直在吃搗碎的糖塔,他事先被告知不能這樣做。因為他從來沒受到過任何方式的處罰,他的怪異行為明顯不是因為害怕,我猜這是和良心之間的掙扎,有讓他愉悅的興奮感。兩星期後,我遇見他從同一個房間裡出來,他正盯著他那件小心捲起來的長圍裙;他的舉止又是如此奇怪,以至於我決定看看他的長圍裙裡藏了什麼,儘管他說什麼都沒有,並一再命令我 「走開」,我發現長圍裙上沾了醃菜汁;所以這裡有精心設計的騙局。由於這個孩子的教養方法,完全是使用讓他的感覺舒服的方式進行,他很快就變得像任何人都希望的誠實、坦率和溫柔。

無意識、害羞—在照看年幼的孩子時,沒有人不會被他們不加隱藏地盯著一張新面孔且不眨眼的方式嚇到;老人只能以這種方式看動物或無生命的物體。我相信,這是幼兒一點都不考慮自己的結果,因此絕不害羞,儘管他們有時會害怕陌生人。在我的孩子將近兩歲三個月大時,我觀察到害羞的第一個跡象:這是我離開家十天後對我表現出來的,主要是他的眼神一直稍微避開我的眼睛;但是他很快就來找我,坐在我的膝蓋上親吻我,所有羞赧的跡象都消失了。

溝通方法—哭聲,或者該說是尖叫哭聲,因為長時間的尖叫聲沒有落淚,當然是以本能發出尖叫聲,但也是為了表明現在有痛苦。一段時間後,聲音會根據原因相異而有不同,例如肚子餓或是疼痛。這是在嬰兒11周大時注意到的,我相信另一個嬰兒的發生年齡是更早。此外,他很快就學會了主動哭泣,或在適當時機皺起臉來,以表示他想要什麼。在46天大時,他第一次發出無意義的小小聲音來取悅自己,這些聲音很快就變得很多種。在第113天觀察到笑聲開始出現,但在另一個嬰兒則更早發生。在這天,我認為,就像前面所說,他開始嘗試模仿聲音,當然,他在之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也是如此。五個半月大時,他發出了一個有力的聲音「嗒」,但沒有任何其他意義。在一歲多一點的時候,他用手勢

[頁] 293

來說明他的願望;舉個簡單的例子,他拿起一張紙,指著火給我看,因為他常看到也喜歡看到燒紙。在剛好一歲時,他邁出了很大的一步,發明了一個跟食物有關的詞,即「mum」,但什麼事導致他這樣做,我找不到原因。而現在,他在不是肚子餓時開始哭泣,而是把哭(cry)作為示意的方式或當成動詞,意味著 「給我吃的」。因此,這個詞與泰納先生的嬰兒在14個月大時使用的「ham」相類似。但他也把 「mum 」當成一個廣義的詞來使用;因此他稱糖為「shu-mum」,而在他學會 「黑色 」一詞後,他稱甘草為「black-shu-mum」,即黑色的甜食。

最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用「mum」這個詞詢問食物時,他對食物(我將寫下跟當時一模一樣的詞)「會在最後發出最強烈的詢問聲」。他還賦予「啊 」為感歎聲,就像我們在驚訝時的使用方式,他一開始主要是使用在認出鏡子中任何人或自己的形象。 我在筆記中寫道,使用這些語調,似乎是由本能而來,我很遺憾沒有觀察更多這方面的問題。然而,我在筆記有記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他18至21個月大時,會以挑釁的抱怨來調整他的語調,強硬拒絕做任何事,所以表達 「我不會」;他的哼哼聲再次表達了 「是,肯定會」。泰納先生也強烈主張他的嬰兒在學會說話之前所發出的聲音音調有高度的表現力。我的孩子在要食物時在用「mum」這個詞發出的詢問聲尤其令人好奇;因為如果有人願意以這種方式使用一個詞或一個短句,他會發現在結束詢問時,他的聲音的音調會大幅上升。我當時沒有觀察到這一個事實與我在其他地方堅持的觀點有關,即在人類使用條理分明的語言之前,就像類人猿長臂猿 [1]一樣,發出了真實的音階。

 

最後,嬰兒的需求最初是透過可理解的哭的本能來表達,過了一段時間後,部分的哭是無意識的,部分是自發的,我認為是一種交流的方式,透過無意識的五官表達,透過手勢和不同的音調,最後透過自己發明的一般特性的詞語,然後從他聽到的詞語中模仿出更精確的特性;而後者是以極快的速度學會。而且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嬰兒在很小的時候就能理解

 

1《人類的由來2: 277》

[頁] 294

 

那些照顧他的人的意思或感覺是透過他們的臉部表情表達。關於笑容,這點是無庸置疑;在我看來,這裡我為那個嬰兒所寫的傳記,嬰兒在五個月大一點的時候就能理解憐憫的表情。當6個月11天大時,他當然會對著保母假哭著來表示同情。當他達成一些新成就後而感到高興的,當時他快要一歲了,顯然還在研究周圍人的表情。可能是由於表情的不同,而不僅僅是五官不同,即使是在6個多月這麼小的時候,某些面孔顯然比其他面孔更討他開心。在他一歲前,他就能聽懂語調和看懂手勢,以及理解幾個單字和短句。正好在他發明第一個詞「mum」的五個月前,他能聽懂一個詞,即他保母的名字;這可能也是預料的到,因為我們知道低等動物很容易學習去理解口語。

 

查爾斯.達爾文

 


Return to homepage

Citation: John van Wyhe, ed. 2002-. The Complete Work of Charles Darwin Online. (http://darwin-online.org.uk/)

File last updated 28 November, 2022